【資料圖】
13日,“從高山到大海”科學放流公益實踐活動在湘江長沙開福區段江畔舉行。活動由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湖南省生態保護志愿服務聯合會、長沙·方圓薈聯合主辦。30組親子家庭在生態導師和青年志愿者的帶領下,成功向湘江放流經專業機構選種、檢疫合格的1000尾花?苗。
活動現場特別設置了“科學放流”實踐環節。放流前,每個家庭都參與了一堂生動的“魚課堂”學習,了解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現狀、科學放流與普通放生的區別,以及放流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科學放流是系統性、專業化的生態行為,須嚴格遵循物種匹配、檢疫合格、程序規范三大核心原則,這正是它與盲目放生的本質區別。”湖南生態文明公益宣講團講師劉科表示。
“這是我們第二次帶孩子來參加放流。”市民吳先生說,去年兒子還只覺得好玩,今年不僅熟悉了本次放流的花?,還能說出此前了解過的珍稀胭脂魚和普通魚類的區別了。這樣的成長,正是活動組織者最希望看到的。與此同時,“小魚公益角”綠色循環市集上,“愛心小攤主”們紛紛將家中閑置的課外書籍、兒童繪本、玩具等帶來現場置換或義賣,既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也在實踐中傳遞了閱讀與環保的快樂。
“讓放流不只是‘放’,更是一場‘學’。我們希望通過這類活動,讓保護長江、保護‘母親河’湘江不止于口號,而是成為每個家庭可觸、可感、可參與的生活方式。”湖南省生態保護志愿服務聯合會負責人說。
據悉,本次科學放流活動是組織方依托湖南長沙公益放流站平臺,積極響應“長江十年禁漁”政策而開展的系列公眾實踐教育項目之一,旨在動員更多市民加入“長江生態守護者”行列。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