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就拉,一急就痛,體重暴跌……程序員小林(化名)低頭嘆氣,自己才剛上30歲,怎就會被“廁所”困住,工作生活一團糟。
小林的腹瀉是從兩年前開始的。
(相關資料圖)
和很多人一樣,小林一緊張就想上廁所,工位到洗手間的距離便成了他的“生命線”,最多一天能來回跑8趟。
起初,小林認為是吃壞了肚子,沒放在心上。可隨著這種情況出現頻率越來越高,各種焦慮也接踵而至:開會前必須空腹,不然走進走出會尷尬;坐高鐵出差只敢選一等座,因為這樣離廁所近。
頻繁的拉肚子,讓原本140斤的小林瘋狂掉秤,身高175厘米的他如今只有110斤,那凹陷的臉頰,遠遠望去就像個老年人。無奈的小林這才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求助。
可腸鏡、超聲、化驗都做了,報告卻顯示基本正常,就在他愁得犯嘀咕時,“腸道功能檢測”和“食物不耐受篩查”總算揭開真相:他有腸易激綜合征,并合并乳糖不耐受。
“這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病,除了腹痛、腹瀉、腹脹,還會造成營養不良、焦慮、失眠,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接診的中醫科醫生程權發現小林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細弦,屬于典型的肝郁脾虛,還有點痰濕。
而在進一步問診后,程權懷疑小林的“廁所困擾”可能與他毫無節制的飲食習慣有關。
原來,因長期熬夜寫代碼,小林平時都靠咖啡“續命”,每天至少三杯全脂拿鐵起步,下午還得來杯冰奶茶;三餐也是頓頓外賣,辛辣生冷來者不拒。程權解釋,乳糖和咖啡攝入過多,會頻繁刺激腸道,導致腸腦軸失調,就像“打了結”一樣發生痙攣,繼而一“瀉”千里。
針對小林的情況,程權一方面通過中藥疏肝健脾,行氣化濕,同時配合西藥和益生菌,并要求小林停掉所有含乳糖的飲品,改用燕麥奶;晚飯后也不能坐在電腦前不動,需進行30分鐘快走,以降低內臟高敏感。
經一段時間的調理,磨人的腹瀉已有明顯改善,小林不僅長了8斤,面色也好多了。
“隨著生活節奏提速,像小林這樣的患者正越來越多。”程權感觸很深,最年輕的才17歲,還在讀高中。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身心共病,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引發腹瀉,而緊張焦慮的精神狀態又會使腸道更敏感,在這種情況下,腸道反過來又把焦慮放大,形成惡性循環,故止瀉需多管齊下。
如何調理腸易激綜合征?
程權建議大家從改善生活方式做起,控制乳糖和咖啡因的攝入,避免大蒜、洋蔥、蘋果、豆類,可適當多吃燕麥奶、米飯、香蕉、黃瓜;每天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心率可保持在110~120次/分,以促進腸蠕動節律;爭取在晚11點半之前睡覺,且睡前1小時關閉電子設備,降低腸腦軸敏感度。
來源:潮新聞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