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開始,是醫務人員沖鋒在第一線。
疫情放開,是醫務人員留守最后一線。
在新冠疫情持續的第三年,中國醫護迎來了一個“最寒冷”的冬天。隨著疫情優化“新十條”發布,全國各地迅速響應、實施,不再查核酸,不再查健康碼,不再查落地檢。2022年12月26日,國家衛健委發表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同時批準將其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全國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全面解封和放開。
艱難時刻 嚴陣以待
新冠防疫陣地驟然收縮,對于醫務工作者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可以預見的是,短期內國內不可避免要面臨一波大規模疫情的沖擊。醫院的一線醫務人員,將首當其沖與陽性病例進行接觸,率先面對放開后病毒的第一波沖擊。不再有“八方支援”,因為“八方”都在嚴陣以待。
國家新冠防控專家組成員馮子健表示,根據相關數學模型的測算,在第一波大規模沖擊達到最高峰的時候,全社會感染率可能會達到60%左右,然后感染數量會逐步回落到一個平穩期,最終有可能80%~90%的人都會感染。毗鄰深圳的香港,2022年上半年就經歷了由奧密克戎引發的第五波疫情,一份來自香港瑪麗醫院的研究顯示,在奧密克戎疫情的沖擊中,盡管醫務人員的疫苗接種率很高,但感染率依然要比普通人群更高。
隨著大批陽性患者涌入醫院,發熱門診爆滿,一些患者需要徹夜排隊才能見到醫生,醫務人員既要拼命增加工作效率,還要避免院感,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很多醫務人員都極度疲憊,免疫力不夠或因職業暴露風險增加而導致感染。因為人手不足,一些醫務人員不得不帶病堅持上崗,繼續戰斗在醫療一線。
不管是三年前還是三年后,一線醫務人員都是永遠的底線和盾牌。
回首戰“疫” 攜手并肩
2020年初,新冠疫情就像魔鬼一樣悄然出現,席卷每個城市。深圳,作為全國人口密度最大的一線城市,卻是一線城市中最缺醫療資源的城市,可見深圳抗疫之艱難。
疫情三年,一路見證了太多。尤其是深圳的廣大醫務人員,扎根一線,日夜堅守,持續保障著深圳千萬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厥走@三年,他們的身影疲憊卻高大,他們的意志和精神值得銘記!
疫情之初,面對“人類從未面對過的新冠病毒”,作為深圳抗疫主戰場——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的“總指揮”、院長劉磊就率領醫務人員在抗疫第一線“沖鋒陷陣”200余天,打出了一個漂亮的疫情攻堅戰。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癥急救醫學部主任馮永文,也第一時間臨危受命,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ICU,這位已過花甲的深圳重癥醫學權威專家帶領全市重癥醫學專家團隊,與病魔進行殊死較量,為一個個重病患者守住了最后的“生命防線”。在做好本地疫情防控的同時,深圳還先后派出5支醫療隊總計77人馳援湖北武漢和荊州。其中,深圳中醫醫療隊25名戰士,遠赴武漢雷神山醫院戰疫44天,累計救治46名患者,40天實現病區患者清零,展現了深圳醫務工作者的精湛醫術和優良醫風,彰顯了深圳大愛和擔當。
不僅僅是他們,在深圳抗疫一線,女性醫護人員占比就高達70%,鏗鏘玫瑰亦時刻彰顯戰疫中的“她”力量。在三年抗擊新冠疫情的道路上,還有許許多多的深圳醫務人員,如同鋼鐵戰士一般,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醫務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責任和精神。
不忘初心 使命必達
如今,三年疫情迎來新的轉折,此時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深圳的醫務工作者們,白衣執甲,筑就一道“銅墻鐵壁”,繼續守護著市民的生命安全健康,讓深圳寒冷的冬天,再次感受到了醫務人員的溫暖和力量。
伴隨第一波大規模疫情沖擊的到來,深圳醫療系統上下一心,廣大醫務人員牢記醫者初心使命,身先士卒,始終堅守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一線,積極應對隨時隨地的緊急突發狀況。
按照深圳市衛健委的規劃,全市各醫療機構將開設2000個發熱門診(診室),其中社康機構開設800個,公立醫院、社會辦醫院、門診部、診所1200個,盡力滿足市民就醫需求。為增強市民自我防范意識,同時有效降低醫療機構就診人群的接觸傳播風險,深圳46家醫院通過互聯網醫院平臺或專用家庭醫生服務熱線開通“新冠問診”專門通道,由專業醫生輪班開診,線上為廣大市民服務。全市11條醫療咨詢服務熱線,醫務人員24小時“答疑解惑”。面對患者數量激增,醫務人員們在關鍵時刻表現出了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應急能力,保障發熱門診的高效運轉,全力守護患者生命健康。
醫者仁心,每一位醫務人員背后,是他們對職業的執著追求和對這座城市的無私奉獻。在疫情面前,醫務工作者是天使,是戰士,但他們同時也是生活里普通的愛人、父母和兒女。三年疫情的博弈較量中,醫務人員承擔著最辛苦、最光榮的使命任務,守護著市民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線,深圳市慈善會關愛醫務工作者基金一直積極倡導,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醫務人員,珍視并感恩他們的付出,大力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讓廣大醫務人員真切感受到關懷和溫暖。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在疫情新形勢面前,我們應最大程度地保護好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安全,同時能夠對身邊的醫務人員多一些理解和包容。畢竟,抗疫不是目的,美好的生活才是,而我們終將迎來明媚的春天。(慈善公益報 陳穎川)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