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叫“亞硝胺“的小家伙偷偷潛入了長輩們的朋友圈,一時間被它刷屏。看著文案里杞人憂天的描述,深感知識壁壘重重。
這個看似神秘的亞硝胺其實很常見,它的前體物質(zhì)亞硝酸鹽更常見,名聲更加響亮。亞硝酸鹽幾乎無所不在,從腌菜到香腸,從火腿到魚干,從啤酒到煙草,這些常見的食物和日用品里都多多少少有它的身影。亞硝酸鹽能夠增強肉及肉制品的“顏值”,使肉制品保持鮮紅明亮的顏色,還能增強風味,抑制肉制品加工過程中肉毒桿菌等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妥妥地食品保鮮小能手。
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在酸性的胃液等環(huán)境中可轉(zhuǎn)變?yōu)閬喯醢返扔兄掳┳饔玫幕衔铩B牭竭@,是不是想說:騙流量的標題黨!文不對題!別著急,聽我慢慢說。
生活中亞硝酸鹽的主要來源途徑是飲食,像塑料、紙巾等工業(yè)制品上也有亞硝酸鹽存在,但能被人體吸收的量微乎其微,從腌制食物、剩菜和本身富含該類物質(zhì)的香椿等中獲取的亞硝酸鹽占了絕大部分。亞硝酸鹽轉(zhuǎn)化成亞硝胺需要一定條件,一是需要酸性環(huán)境,二是要有合成亞硝胺酶的細菌催化反應進行。而食物中的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能阻止亞硝酸胺的合成,如此一來,被人體吸收的本就量不多的亞硝酸鹽能生成亞硝胺的希望就更加渺茫,即便是有那么一點,也對健康完全沒有影響,更別提致癌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guān)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